照片時間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推斷這是80年秋天我破100後回到浦河四號陣地找同梯-傅陽的某天下午...
這門砲剛結束射擊任務,地上還擺著兩個砲藥殼,傅陽幫我照下這張照片.
浦河四號陣地是由連上老兵駐守,天高皇帝遠,菜鳥視此為深淵禁地,沒有幾個斤兩上來這裡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我菜鳥時代都是在普河三號陣地接觸75山砲.調指揮部後就未曾回到連上,連上似乎也遺忘了我這人.
破百後某天打電話回連上(總機當時也是我同梯)終於聯絡上傅陽.
跟著一個1600梯也外調去指揮部的陳亞祥(在連上期間跟我一樣是一砲)回到浦河四號陣地.
大門衛兵看見我跟亞祥左胸上都繡有砲二連的菱形章,又三ㄎ老兵但陌生臉.滿臉狐疑得喊出學長好後,
亞祥就請他搖EE-8叫傅陽出來...
其實我們兩個都已經走進四號裡面.傅陽一到三人就嘻嘻哈哈聊開了!
當時四號陣地紅軍1596梯,再來是1597梯,接下來就是1599梯跟1600梯
走進傅陽的砲班旁的砲陣地,傅陽幫我跟亞祥拍了這張合照...
這天應該是民國80年10月6號,離退伍還有60天.
民國90年6月8號,我開車到台中北屯區剛蓋好沒多久的823公園,想看的就是這門75山砲
當時看見這門砲時,外表塗裝還是很標準的陸軍塗裝也開始生鏽,看得出來是從部隊除帳後轉來這裡乏人照顧.
讓我意外的是它還沒被固定,當場抬起後鋤將75山轉向!
心裡甚至閃過" 幹! 去租台小發財讓我把你拆散成六塊帶回去溫存! "
其實當時砲上很多地方都被焊死,雖不能再去搖動方向跟高低機轉輪.但看見75山砲這個夥伴,心裡還是很滿足
畢竟距離上次看見它已經是10年前的事了!
無理頭的是...標名為823紀念公園的公園,裡面擺設的除役裝備竟然只有這門75山砲扯得上關係!
真搞不懂地方政府有沒有讀過歷史搞清楚狀況?
......................................................................................................................................
事隔8年後的 98年4月11日...
我又因為認識一群朋友,又再次來到這公園旁邊的餐廳. 看著這群朋友與待過同地方的夥伴回憶過去
去拼湊一些未曾被我們忘記的經歷,但卻被上面所漠視的傳承
很難想像..透過網路的搜尋,這片中這幾位不同時間卻曾服役於南雄精誠連的人
竟然可以聚在一起,將三位已經過往同時也被荒煙雜草蓋過的過往學長故事,連接了起來.
聽他們在講那過往學長的家長默默無語的領下自己小孩的骨灰罈跟證明
讓我想起80年夏天清運出意外,結果掛在那台往東飛的S-70C上面那位不 知名的東島士官
花東兵...他是家裡唯一個男生,上面有兩個姐姐,他務農的父親也是默默的接下他的死亡證明
算一算,這些人年紀都你我相近...
陳為民曾在他的書中提到直升機垂降演習意外掛掉一些阿兵的回憶
他提到 "這些人都與我們同年紀,都應該燦爛的活在太陽下享受家人的擁抱..."
媽的! 這個話是唯一從台灣藝人口中講出來,能讓我感動的一句話!
對啊! 我們都應該燦爛的活在陽光下,享受友情享受親情,為了理想活下去...
我們還能跟朋友在一起跟夥伴們回憶過去,真的是幸福的.
夥伴間的共同認知是不會變的.
就是因為有這些共同的認知存在,所以我們才是夥伴
就是因為我們是夥伴,所以我們願意去做共同的事情
去挺我們認為該去挺下去的信念
時間久了我們還是夥伴!
馬祖兵四人...菜的排左邊老的排右邊!
左起:羅伯特/南竿.阿丸/西莒.CK/北竿,參 一/東莒
我必須講講CK的事情...
大概十年前,我在網路上想多找些當兵時的消息甚至想尋找當年的夥伴.
意外的發現一個曾服役於北竿阿兵以他莒光作文為發表主題叫"強力網站"的個人網頁
我曾在事後跟二寶介紹,偏偏這站就消失了...(唉..馬祖兵又孤獨了...)
直到幾個月前,在60那找到CK的介紹,仔細看了幾次發現這CK很像是當年那個強力網站的北竿兵
聯繫下去,真得確定CK就是我10年前發現的那個北竿兵!
這次聚餐因為要盯著亂跑的小朋友,所以也就忘記多跟CK聊天,等到開車回家時才發現...
靠! CK不是住美國嗎? 他回台灣還抽空來參加的嗎?
心中真的是一股欠意升起...CK! 不要幹! 下次你回來換我請你吃熱炒99~!
....................................................................................................................................
吃吃喝喝是一回事.100公尺外823公園內的那門75山砲也是我想再次細看的重點
讓人想大便大在褲子底是...他媽的保力達B,四周竟然框起了欄杆.砲管竟然和兩塊鐵板固定在前面的水泥塊上!
吼~~~實在不想去看見那水泥塊,鏡頭只能盡量取好一點的地方.
看得出漆有重噴,不過噴得很不甘願! 輪框噴到輪胎上,砲架噴到水泥地上.
砲管那片固定在水泥上的鐵片到是沒忘記噴! 但也是噴到水泥上
馬的...再怎懶也該拿個報紙遮一下再噴吧?
負責單位怎麼這樣就對施工單位的結果簽名驗收哩?
砲管上可以看見一個環,這個環是在拆砲後,拿跟鐵杆穿過去,左右兩人可以扛下來提著走
而上方那塊鼓起的蓋子被稱為"龜殼"(台語發音)前方有個方型的環狀物,那是一個單手提把
這張就很清楚的看出龜殼後段的環形單手提把75山砲拆卸時,龜蓋是由一個人抬著走
相對的砲身後段也可以看見一個掛環.
可以清楚看見橫向式砲閂以及位在右前方的砲閂握桿.左方則是瞄準具的固定座
79年前半某天清晨,連上三號陣地一門75山砲受令要拆解去支援北竿,那天那門砲就被我們卸成了好幾塊,我親眼看見1575梯一個叫李有富的花東兵學長,在右肩上墊上一條陸軍毛巾,扛著這有100多公斤重的砲管上肩走出營區前往碼頭...連上1575梯花東兵一直是我最敬畏學長. 他們的能耐跟技術是我一直無法忘記的
照片正中央可以看見一塊被噴綠的銅質銘版,這塊銘板上打印著出廠時間跟編號.
這塊銘版當年也是要以銅油推亮.
會以這角度看見這樣畫面的75山砲,基本上都是破冬後的阿兵才有那個崁棧!
因為沒有三兩項的本職學能,哪有資格讓你在這看水平氣泡轉方輪調射擊諸元?
接下來這幾張照片,就是以當年常看到的角度...
會這個距離跟高度看見砲後段,基本上都是持續驅離射擊,人員在後面半站姿在裝填彈藥
會在這砲架後方,是因為在這作彈種選定與藥包裝填(滿裝四包)還有設定信管規
可以看見砲架是摺疊式的,中間段可以看見行軍鉤,土鋤我們都會固定一捆木頭,這樣可以吸震.
大家印象中的75山砲就是這配上小車輪胎的M8砲架,可以由汽車進行拖運.75山砲在托運時,會將大架折起,砲身反向(砲管朝後),整個75山砲變的更短小.
而國軍最初接受美援的75山砲中,木輪的M1砲架為先(因為都用馬匹背負),甚至也有像是105榴彈般的開合式大架(M3A3型大架).不過這兩種大架都只出現在滇緬遠征軍方面
我只能說,這個823公園真的是在蓋來充數用的.裡面擺的裝備跟823難以扯上關係外.
甲車,飛機這類較大裝備,立一個水泥台崁個大理石說明那也就算了
75山砲也這樣搞....真的是比差很多,正面看過去還不太知道後面有門小砲在?
而且正面角度看起來,真的覺得這像是把75山砲架在法國大革命中常出現的鍘刀斷頭台上一樣的感覺
總之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擺設方式
它曾是我的夥伴,讓我更不捨得看到這姿態下的它
夥伴!
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大家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