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幾年前電槍剛起之時,M16/AK系列當到了好一陣子...這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大家最熟悉的就這兩把.


M14就除了HUDOSON有出比例模型外,就不曾看見有同型產品出現.(上面照片即為HUDOSON照片)


      拜"黑鷹計畫"中那名英勇陣亡的三角洲士官的畫面影響,M14這把不曾讓人多看一眼的傳統步槍,竟突然印象分數破表直逼M4.台灣G&G以及日本Marui也幾乎同期的推出電動M14.這兩把都接觸過,各有優缺,不過基於當兵站夜哨拉槍機上膛的情懷之下,個人覺得G&G的設計效果居上程.


       拉槍機這動作是很多用過M14人的共同經驗,清脆有力在黑夜裡更顯肅殺之氣.沒在外島當過兵的人很難想像寂靜無聲的夜裡拉上槍機的聲響,可以傳上一段相當遠距離,隨伴著槍機聲的 幾乎都是急促的口令!誰!(幾乎是同時),當下朝天/朝前開槍的情形也不是沒有過...


       HUDOSON屬於軟合金製品(就是以前騙人的"超合金"啦! 鉛鋅鎂合金一類的),經不太起把玩拉槍機.G&G雖可拉起槍機,但還是屬於半開程度多少還是有股遺憾.這個遺憾就再半年多前台灣開發出GBB M4之後,開始傳說將推出GBB M14,著實的讓很多人盼望了許久


   


  透過朋友-阿勇的幫忙,讓我變成早接觸到GBB M14的人.拿起這把WE出的GBB M14第一個感覺是"重量配比跟虎口握把的感覺比電槍強太多了",整體重量跟HUDOSON幾乎類似.相信跟實際的M14也差不多了.


上面三張就是WE M14的實體照,左邊那張可以看見槍機已經拉到後面,而作前段裡面可以看見槍管的接合部分那裏就是Hop up. 中間這張就由彈倉下方照相.板機組整理結構跟真槍外表相當神似.右邊這張就是裝上彈莢之後,未送上槍機時的畫面(送槍機動作就跟當兵動作一樣,快拉快放)


          


拿G&G的電動M14來與WE GBB M14作對比,即可看出差別點.G&G的色哲偏黑,而WE的光澤較接近實槍.WE唯一欠缺的就是槍機後尾上的槍廠刻字及流水槍號的打印.槍機送上之後,可以發現G&G的槍機上脫殼勾有特別做出色差別,而WE這點沒注意到(這也可以自己弄啦...)



側面對比,上為G&G木拖,下為WE仿木塑膠拖.基本上這槍托作的算不錯沒有什麼好去挑剔的了.兩槍差異除了金屬材料不同之外(WE有較多的鋼材),槍托跟槍上蓋的接合處弧度也有不同.


 


上面這張就可以輕易看出兩槍的色澤差異與槍機後尾上的字體打印有無


  


打開槍托底蓋作比較...


 左為G&G,內蓋為塑膠質,蓋子是往下開.中間為WE金屬材質.右為HUDOSON也是金屬,不過裡面的槍托倉則是兩個孔.我記得當兵拿的M14的槍托倉是像中間WE那種結構



各種M14彈莢...左一為HUDOSON,左二WE,右二為G&G,右一為Marui(左岸槍系列)



這張也跟上面一樣,左邊那兩個長度較接近實體,右邊那兩個就短了些.而右一那個上面有個孔是改裝來裝上簡易快速撥彈器(就像那種凱已拆下來的黃銅水龍頭),不太起眼的東西,卻真的很好用



  距離約10M,只將瞻孔居中降到最低位,Hop up沒做任何調整,以0.3g BB彈一個彈莢打下來,彈著點算密集.心想就調整一下看看...



調整之後,明顯彈著點向左偏移...


同時發生卡彈,送彈不順現象. 初步判斷因該是自己瞄準射擊時.不自主的拿彈莢下方頂在自己左臂上面造成裡面機件擠合.或是瓦斯在推動復進簧垂(讓M14有後作力感)時,瓦斯傳導突然趕不上氣嘴要推BB彈上槍膛的速度所造成....



結果就在卸彈莢扣板機又裝彈莢扣板機的重複動作之中,不知怎樣去碰到調節紐,一個不小心的板機之下...兩顆BB彈飛出,把書房門口的那片門板上的透明板給開出兩個孔來....



接下來就開連發扣掉兩個彈莢,效果算相當不錯了!


這把M14的樂趣就是他那槍機往復動作的金屬敲擊聲以及後作震動(當然不能跟真槍比啦!)


而出膛訴到底有多少是沒有實測數據,不過聽BB彈擊中靶紙貫穿紙箱版的聲響,感覺比電動M14強上些


開連發的響聲真的算大...在房間裡面試打時在是吵了些....



這四把算是這幾年來慢慢收到手的市售M14 BB gun.也算快到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599T&883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